摘要:根本不信美联储还会加息两次:华尔街放飞自我开始“狂欢”
财联社6月16日讯(编辑 潇湘)眼下,距离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联储利率决议的公布,已经过去一天多的时间。而在美国金融市场上,一个颇为少见的现象也正在出现,市场参与者似乎没有任何意向,去迎合美联储年内还将加息两次的利率点阵图预期。
美联储本周公布的最新点阵图显示,央行官员们对今年年底的利率预期中值为5.6%,较当前水平高出了近50个基点,这意味着美联储在年内可能还将要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加息。
然而,在对这一极为鹰派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反复咀嚼消化了一天时间后,利率市场的定价却没有任何向上攀升的迹象,反而几乎“纹丝不动”……
如下图所示,尽管交易员已经将降息押注推迟到明年,但他们却并不认为美联储年内的利率峰值将大幅攀升——最新的利率峰值预估为5.30%,与美联储5.6%的点阵图预测相比,少了至少1次25个基点的加息。
从这条隐含利率曲线的定价来看,美联储很可能将在7月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然后在9月、11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均按兵不动,直到明年1月转而开始启动降息周期。
此外,根据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交易员对美联储下月加息的概率预估,暂时也只有67%,远还没有到可以板上钉钉的地步。
上述种种的货币市场定价似乎均预示着,金融市场投资者眼下普遍的看法是,美联储隔夜对年内还将加息两次的点阵图预期,可能只是在一场“跳过”加息的敏感会议上的“虚张声势”……
事实上,在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决议公布后,一些知名的市场人士就曾质疑,美联储是否真的还需要再加息50个基点。双线资本CEO、“新债王”冈拉克在第一时间便曾表示,美联储将不会再继续加息。“美联储的言辞的确偏鹰派,但行动并非如此。”
冈拉克称,美联储可能已经有点收紧过头了。他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一种趋势,我不认为美联储会再次加息。”他认为,最近的就业数据表明,经济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么强劲。
而知名经济学家、前美林北美首席分析师大卫·罗森伯格则认为,美联储本周的“鹰式停顿”可能只是一种策略。罗森伯格在过去几个月里就明确表示,他认为美联储在加息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多了。在当地时间周三晚间的一条推文中,他打趣道:“美联储是个天才。它找到了一条在不收紧政策的情况下收紧政策的途径!”
前美联储二把手、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周四也表示,美联储暂停加息时机尴尬,若数据更接近市场预期、而不是美联储的预期,7月联储可能就将本轮最后一次加息,结束加息周期。
华尔街自顾自开始“狂欢”
随着市场开始淡化美联储鹰派利率点阵图可能潜藏的威胁,周四美国股债市场双双出现了大幅攀升,尤其是在股市方面——美国三大股指隔夜均强势攀升了逾1%,标普500指数与纳指更是创下了13个月新高。
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周四上涨1.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道琼斯工业指数跳涨429点,涨幅1.3%,至34408点。目前,标普500指数已经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上涨,这是自2021年11月连续八个交易日上涨以来的最长连涨走势。
美国国债价格周四也普遍上涨,各期限收益率走低。其中,对交易员的货币政策预期特别敏感的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4.5个基点报4.654%。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周三尾盘的3.796%下跌至3.724%。
Baird的投资策略分析师Ross Mayfield表示,“由于本周早些时候通胀数据走软,以及美联储会议后经济数据有弹性,市场正在反弹,收益率正在下降,因为投资者不相信美联储会像他们所表露的那样鹰派——市场不相信他们还有两次加息的机会。”
TradeStation市场情报部副总裁David Russell则指出,此前有大量的资金在场外,他们一直对经济衰退感到害怕,随着担忧的消失,人们又回到了股票上。
2023年迄今为止,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上涨了约15%,纳斯达克指数攀升了约32%。经济复苏的迹象、好于预期的盈利季以及对利率接近峰值的押注,都推动了这一势头。
在经济数据方面,周四公布的多项指标显示美国经济仍在保持增长,但势头已经减弱。尽管美国5月份零售销售额的成长几乎超出了所有预期,但该报告还显示消费者需求较过去一年有所放缓。周四发布的其他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产值仍然低迷,初请失业救济人数维持在2021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
BMO Capital Markets高级经济学家Jennifer Lee表示,所有这些仍凸显出美国经济的韧性。一切正在放缓,这显而易见,但目前并没有猛踩刹车。
当然,有鉴于金融市场与美联储之间的分歧,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向,眼下也依然不乏一些谨慎的声音存在。纽约梅隆投资管理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Shamik Dhar预计,股市将在未来6至9个月内面临“严重低迷”。他还认为,美国国债市场当前的反应反映了一种理解,即利率可能会进一步小幅上升,但衰退也即将到来。
Dhar称,“债券市场可能会继续出现这种略微令人困惑的情况,一方面,他们看到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真正看到央行言论的软化。”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