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业内共议:ESG对超额收益率有所影响 未来发展仍需政策端不断发力
今日,第三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上海弘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郑俊彦、中国人保财险风险研发中心/风险研究院总经理李晓翾和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ESG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朱清艳,就“ESG与超额收益”话题展开讨论。
圆桌嘉宾认为,虽然ESG投资和超额收益之间的关系还需时间和更多数据检验,但不可否认存在相对关系,ESG投资相关收益在企业端的表现可能是隐形的。专家提出,目前企业提供的ESG相关数据一致性和可比性很差,未来信息披露的标准有待提高,也需要监管不断推进行业的进步。
ESG投资与超额收益有关吗
MSCI基于10年的数据论证发现,在海外成熟市场践行ESG投资理念和实践可获得超额收益,那么在我国的投资实践中,ESG属于定价因子吗?对此,专家均认为ESG与超额收益之间存在联系,但还不能用数据说明。
“目前ESG因子的表现稍有起伏,这是因为受政策驱动,如果是市场驱动,就不会呈现这个结果。但一开始必须由监管部门政策引导,未来投资人的意识,会越来越自发。”施懿宸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证明,但目前ESG具有抗风险性已成为行业共识。
近年来股市债券波动,投资者对于收益更加关注,数据也表明,我国ESG投资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施懿宸介绍,根据彭博智能2021年的预测,到2025年底,ESG的资产可能会达到5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ESG投资能够占到全球资产的1/3,成为主流的投资方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公募基金市场中与ESG投资相关的基金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约占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未包含货币基金规模)的3.7%。
虽然我国ESG投资占比规模还不大,但从投资端来看,ESG已经成为国际共同语言,不符合ESG相关的标准订单就会受到影响。施懿宸从两方面看待ESG因子并保持积极态度,一方面监管的合规标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市场将会自动筛选优质公司。
同样的问题,在郑俊彦看来,ESG与超额收益有一定的关联。“以ESG话题来说,企业表现跟超额收益的关系可能是隐形的,但公司的投入或许在某一个时间会得到回报。”郑俊彦指出,不同时期的企业对于ESG的主动性、透明度本身有较大的差异,但从内外部的管理来看,ESG与超额收益存在关联。
企业在ESG实践中的困境
目前我国ESG投资还在初步阶段,企业对于ESG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实践中也存在差异化的难题,从圆桌嘉宾的讨论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内部对于ESG体系的建立进度不同,在初始建模中难以反映企业ESG风险敞口和管理的水平。
这点在数据和企业内部体系上就很明显。经过多次尽调,上海弘信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郑俊彦发现,成熟的企业在ESG数据方面更有心得,比如对社会的慈善捐助反过来能够帮助扣税抵税。“在投资机构里面,比较早期的项目方在ESG方面没什么数据可以参考,但经历融资B轮的企业就很有雏形,在不同领域有自己的方法。” 郑俊彦表示。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ESG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朱清艳则指出在ESG资讯中发现的相关困难,其中之一由于ESG还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各企业对于ESG投资界定的标准不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提供的数据五花八门,导致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很差,在初始建模中难以反映企业ESG风险敞口和管理的水平。”
此外,企业本身对于哪些ESG的议题和指标需要关注也并不熟悉,需要和机构不断沟通。“尤其在面临国外的标准时,国内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因为担心数据安全和商业秘密,所以企业是被动地披露议题,这方面也需要投资机构的关注。”
朱清艳指出,ESG本土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内情况建立新的话语体系,消解西方具有歧视性、评判性的内容。
不过,从保险行业来看,对于ESG的探索已经颇有收获。从投资端而言,李晓翾举例,人保财险在近几年遵循着绿色发展的原则推进绿色投资,优先投资具有环保效益的企业。而从保险端而言,新能源领域则颇受重视。
“现在每年我们给清洁能源提供的财产保险保额超过2万亿,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保险方面,我们每年平均提供100亿以上的保额,这都是我们对新能源行业实打实的保障。” 李晓翾表示,只有把这些保障做到位了,投资才能够有一个更可靠的保障。
ESG还需哪些监管规范?
近年中国对金融支持ESG领域愈发重视,圆桌论坛嘉宾表示,未来监管还需重视政策及标准的制定,比如监管层有必要提升对企业ESG信披的标准和要求,未来我国ESG投资发展还需政策端不断发力。
李晓翾指出,ESG的性质要求国家推出政策帮助行业推动,目前ESG与超额收益关系在学界有很大的争议,但这是因为数据还不完全,并且存在一定滞后性。如何在投入与回报之间不明确的当下,把正确的事情继续下去更需要考量。
“我个人觉得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外部收益能够有效的抵销成本。以保险端举例,环境责任险如果不靠国家法定推动,我相信一些工厂的确不买,但最终遭殃的是全体社会,因此很多外部的条件都希望国家从政策面继续推动。” 李晓翾表示。
“监管部门要做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企业做完整的披露,而且要有惩处机制。”施懿宸认为,首先把信息披露做好,通过第三方的评级机构形成评级和报告,让金融机构能够根据信用评级跟数据反馈给投资者,帮助企业从这些ESG信用评级报告找到自己的短板,从而完成自己内部流程提升。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