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美银行危机,是危还是机?
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瑞士信贷(CS.US)前途未卜,让全球银行业蒙上阴影。全世界都在猜测,下一家陷入危机的会是谁。
不过,2023年3月16日(周四)似乎乍现转机。瑞信周三晚宣布计划从瑞士央行借入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40.15亿美元),并回购约30亿美元的债务。
另一边厢,美国11家大型银行周四向下一家陷入危机的中小型银行第一共和银行(FRC.US)注资300亿美元,以缓解其流动性危机。第一共和银行股价周四出现反弹,收市涨9.98%,报34.27美元,市值63.82亿美元,但盘后却暴跌近17%,似乎市场信心并不足。
硅谷银行破产引发的中小型银行流动性忧虑,促使美联储出手相助。2023年3月12日,美联储发布了一份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为合资格的美国存款机构提供一年期有抵押贷款。
合资格的存款机构可通过贴现窗凭多种抵押获得流动性,美联储的目的是为这些存款机构提供流动性,以抵御挤兑风险。
财华社从美联储于3月16日发布的数据了解到,到2023年3月15日,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余额已达到119.43亿美元。
此外,我们在《硅谷银行对后市会带来哪些影响?》一文中也提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采取行动,保障所有储户的安全,包括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无保险储户,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蔓延,因此包含FDIC提供支付担保的信用展期余额也大幅扩张至1,428亿美元。
值得留意的是,贴现窗贷款额高达1,528.53亿美元,已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848.98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见下图。
贴现窗是央行借贷方式,目的是帮助商业银行管理其短期流动性需求。无法从其他银行融资的商业银行,或可直接以联邦贴现率从央行的贴现窗借贷。
由于商业银行使用贴现窗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获央行允许,以及提供抵押品,如无必要,都不会通过贴现窗借贷。见下图,贴现窗一级信贷(适用于基本面最健康商业银行)的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高位水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并不划算。
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有能力的商业银行或宁愿以较低成本的融资来满足其流动性需求,非不得已无需求助贴现窗,除非美联储通过政策传导工具提供更优惠的条件,或是这些商业银行难以从其他渠道获取安全感。
从上图可以看到,贴现窗只在金融危机或全社会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大幅飙升,其他时候都极低。也因此,流动性不足、吸储力不强的中小型银行会比大型银行更有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将额外流动性注入市场,所以可以看到这两个时期的贴现窗一级信贷额大幅飙升,2008年为848.98亿美元,2020年为17.35亿美元。
但是到2022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展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似乎也在收紧,到年末的贴现窗一级信贷规模为46.38亿美元,到2023年3月15日更到达1,528.53亿美元,或显示出近期银行对于其流动性问题的焦虑。
在提供了贴现窗贷款、信用展期以及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又再度扩张(美联储在2022年加息期间也在大幅缩表),到2023年3月15日,央行借出额规模达到3,181.48亿美元,而2022年12月29日时仅为161.29亿美元,
这显示出目前美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大笔的资金,如果美联储的举措得宜,通过补充流动性恢复用户信心,或许能遏止危机的蔓延。
资金都去哪儿了?
恐慌的资金出逃,逃去哪儿了?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15日的单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净流入额高达1,209.3亿美元,为2020年以来的最高,至5.01万亿美元,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净现金流入达到1,007.8亿美元,散户为201.5亿美元,见下图。
货币市场基金中,政府证券支持的货币市场基金净现金流入量最高,达到1,446.5亿美元。一般情况下,政府证券支持货币基金的风险较低,因此收益率也相对较低,对银行信心降低的储户,或将资金转移到这些回报低但安全的资产,以规避风险。
可以预见,这只是资金暂避的一个码头,当风险明朗化后,这些资金会重新找寻高回报的投资。在当前的危机中,大型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接收破产的银行,获取它们的客户和业务,无疑是扩张的有利时机,例如高盛(GS.US)以折让价获得硅谷银行的可出售证券,汇丰控股(00005.HK)以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的资产。
但是短期而言,储户对银行的担忧,以及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敬而远之,都会对大型银行构成压力,摩根大通(JPM.US)、美国银行(BAC.US)、富国银行(WFC.US)等市值超千亿美元的银行,股价自3月6日以来累计下挫8.45%、15.02%和15.72%,正反映了投资者的恐慌。
中期来看,即使是大型银行都需要面对一场考验——随着美联储加息影响渗透到各行各业,风险压力或增加,这些银行内部资产质量有问题的客户将率先暴雷,增加坏呆账风险,市场压力仍在。
长远而言,若危机平稳度过,基本面稳健的银行或可浴火重生,就看投资者能不能在其中识别到真金。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