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和互联网齐头并进、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约车的出现,极度缓解了打车难的困境,加快了大众的生活节奏,提升了人民的工作效率,而且便捷出行的网约车服务早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渐渐地,网约车巨头的生意越做越
在城市化和互联网齐头并进、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约车的出现,极度缓解了打车难的困境,加快了大众的生活节奏,提升了人民的工作效率,而且便捷出行的网约车服务早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渐渐地,网约车巨头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并纷纷选择在2019年这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年,选择融资上市。
美东时间5月10日,“网约车鼻祖”Uber成功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UBER”,开盘价42美元,较发行价45美元下跌约6.7%。尽管上市即遭破发,Uber也依然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IPO。不过,截至5月13日,Uber股价大跌10.75%,市值已缩水624亿美元。
而在不久之前,美国“网约车第一股”、业内排名第二的网约车巨头Lyft3月份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代码为LYFT。开盘价报87.24美元,虽然较IPO发行价72美元/股上涨21.2%,但至今已暴跌约20%。
一路顺风是网约车巨头们的标语,但为何他们的上市之路以及发展前景并不是一帆风顺呢?
“零工经济”
随着网约车的热潮席卷全球,“零工经济(GigEconomy)”成为了美国越来越火爆的概念。劳动者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成为自由职业者,用“打零工”来取代一份固定的工作,从而补贴生活开支。他们可以很快地获得一份工作,也可以很快地辞职跳槽。
在支持零工经济模式的一百余家美国企业中,Uber和Lyft赫然榜上有名。
零工经济的出现,虽然降低了工作岗位的要求门槛,并给了更多人工作的机会,但同时也让劳动者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这也加剧了以零工经济为主导的企业雇员的不稳定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快餐业在2017年的雇员流动率高达150%,也就是说,在一年之内,一家拥有10名员工的店铺会出现15次员工离职。在一些公司中,这一比率甚至高达500%。
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员工而作出努力,亚马逊曾在去年将员工的最低时薪提升到15美元,Target、Costco等百货公司也在尝试提高员工工资,以留住现有员工,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新工作。但对于仍在连续亏损的Uber和Lyft来说,似乎很难效仿。因为在劳动力市场吃紧的当下,能够推动这些企业继续增长的动力已经减弱,那些起初大量注入的风险投资眼下也正在寻找退出的机会。
为了留住司机,网约车巨头Uber和Lyft不是没有努力过。
Uber和Lyft曾双双表示,将给予平台司机现金奖励,并允许他们使用这些钱来购买该公司的IPO股票。
但从事情后续的发展来看,司机们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要的不是一次性支付的奖金,而是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保障的员工福利和更高的工资。
5月8日,美国至少八个城市的Uber及Lyft司机相约在这一天举行罢工。这一天同时也是Uber正式上市的前两天,司机们旨在借此行动向Uber及其投资者施压。
似乎Uber对此早有预料,该公司曾在招股书中表示,打算在未来削减给予旗下司机的补贴,并直言司机上升的不满情绪可能构成风险。
事实上,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很难允许他们继续给予旗下司机像以前一样高昂的补贴。两家公司的亏损都大到令人不安:在亏损额同比收缩逾一半后,Uber去年仍录得净亏损18亿美元;而Lyft今年一季度的亏损额更是大于去年全年亏损额,远超市场预期。
在目前的水平上,不继续压缩司机的薪水已经是最好的情况,而他们所要求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改善则更加难以实现。
Uber和Lyft正期盼着用户越来越多地抛弃私家车,转而使用他们提供的网约车服务,但与此同时,平台上的司机正在快速流失,这使两家亏损公司赖以生存的“增长”受到了拖累。
司机们的罢工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效果——在上市首日,Uber收跌7.62%,并在美股盘后继续下跌。
如果此情况得不到趋好的改善,网约车巨头们的前途真的未卜。
安全因素
网约车固然方便快捷,但安全问题才是消费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尽管Uber、Lyft、滴滴出行等国内外网约车服务商一直在改进、完善、提高其服务的安全程度,但如果无法百分之百地保障乘客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的爆发也会对其企业形象和股价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从最实际的安全问题出发,加大审核力度,全面改善隐患,杜绝单纯的资本思维,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才是网约车的根本之道 。也只有这样,网约车才能渐行渐远。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